9+2 整合夢

9+2 整合夢

9+2 整合夢文‧圖■張慧玲(大灣區採訪報導)

吃国产鸡友善地球!研究指「减少温室气体」 营养师曝附加好处

四大亮點城市

*ST莫高:副总经理赵彦红辞职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橇動地球。」冷戰時期的四小龍,以經濟奇蹟印證了這位希臘聖哲的道理。

時至今日,全球化改變了國際政經面貌,區域間合縱連橫不斷,單打獨鬥已無法應變,「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的哲理依然適用,但前提是必須要把支點做強、做優、做大。

教师体罚

因應世局速變,四小龍裡的香港,納入「9+2粵港澳大灣區」,走的正是「整合團結力量大」路線。

「粵港澳大灣區」首次納入中央政府工作報告,系在香港迴歸20週年的2017年,範圍涵蓋香港與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及廣東珠三角九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該區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逾7千萬,GDP超過1.6兆美元、人均GDP約23,300美元。

「一帶一路」海上新絲路的支撐區

兰新片《奥本海默》有些沉闷,为什么奥本海默之前少人知道?

經過兩年多的加速建設與政策規劃,到了澳門迴歸20週年的今(2019)年,實地走訪這個做爲「一帶一路」海上新絲路對接融匯的支撐區,的確處處可以感受到官產學研的強烈企圖心,要把紐約與倫敦(金融)、矽谷(創客)、東京(製造)等國際知名灣區特色,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內,以互補共榮的方式推動進一步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

然而要整合必先磨合,從外人觀點看,「9+2」意味着大灣區有兩種體制、三種關稅與貨幣,似乎不利整合。此外,區內相互競爭,也可能相互排擠,更有論者認爲香港加入大灣區後將失去原有的角色。

V观财报|长春高新: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27%

面對外界的質疑,港府官員卻是老神在在。一國兩制在臺灣是敏感議題,在港澳是既定事實,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受訪時皆強調,恰恰是一國兩制讓香港享有雙重優勢,可與大灣區其他成員互補。因爲對外,香港有國際性與市場化優勢,本身是重要的國際金融、航運與貿易中心,而且法律制度和司法獨立,投資者可以香港爲據點,向大灣區發展;對內,以往香港產業面向較窄,有了大灣區當後盾,香港的創新、創業、科研均可透過大灣區的生產體系轉化落實。

雖然港府官員也不諱言,兩種體制與三種關稅可能妨礙整合,但反過來看,卻也可相互參考。更重要的是,因爲9+2是由中央統一規劃,決策由頂層拍板,地方負責協調與執行,因此舉凡交通網絡建設、稅制法規突破,軟硬體配套等等均可快速推展與不斷檢討。

中央決策 分工互補把餅做大

至於大灣區內的城市較勁,港府官員也從「良性競爭,把餅做大」的角度正向看待。聶德權與關家明都點出,香港本身要鞏固併發揮既有優點,例如扮演好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但也要有大灣區整體發展的概念,如此才能分工互補,強強聯手。

2023北航全球科创大赛启动 首次设立面向在校生的新芽赛道

最红颜:男装王妃亦倾城 口惑

時代的巨輪不斷推進,城市的發展也必須與時俱進。如果從大灣區整體發展的視角切入,有關「香港會失去原來的角色」、「粵港澳大灣區會香港化,抑或香港會大灣區化」的爭辯就顯得無謂了。

900万预算的收容所里,修水管要靠一个11岁的女孩

回想1995年香港迴歸前夕,美國《財富》(Fortune)曾以封面故事預言「香港已死」,表達西方世界對香港迴歸中共統治的高度憂慮。12年後的2007年,《財富》的姐妹刊物-《時代週刊》卻也以封面故事,坦承當年《財富》誤判形勢,迴歸後的香港儘管「晴天有云」,但比從前更有活力。

時間又過了12年,如今香港與澳門、廣州、深圳並列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擔綱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角色的蛻變與升級,令人期待。

萬事起頭難,大灣區整合已邁開大步,未來如何克服挑戰擁抱機遇,不僅攸關大陸在新時代戰略佈局,更牽動周邊地區的新競合關係,曾爲亞洲四小龍的臺灣豈可輕忽漠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