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總統建議用領土換取加入北約,俄軍反炮兵能力到底出了哪些問題
(2023年8月21日俄烏衝突總態勢圖)
一、俄烏雙方戰況戰績簡報
巴赫穆特周邊地區8月21日戰況圖(點擊觀看更多地圖細節)
綜合俄國防部戰報、烏國防部戰報,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等開源情報研判。2023年8月21日,盧甘斯克方向,俄軍在庫皮揚斯克-斯瓦托夫-克雷米納亞地區全線採取進攻態勢,並取得小幅進展。庫皮揚斯克地區,俄烏兩軍正在就辛基夫卡村鎮控制權展開激烈角逐,儘管有消息稱該村鎮已多次易手,但據交互地圖信息顯示,該村鎮控制權目前仍在烏軍手中。頓涅茨克方向,俄軍在巴赫穆特南部克里斯奇夫卡北翼地區採取迂迴反擊戰術,而烏軍則將進攻重點轉移到安德里伊夫卡地區。另據烏副防長安娜·馬利馬爾表示,烏軍成功在巴赫穆特北翼地區佔據主導權,並將俄軍成功“困住”。
奇美实业与DHL国际快递携手 永续航空燃料运输方案降低物流碳排放
庫皮揚斯克周邊地區8月21日戰況圖(點擊觀看更多地圖細節)
交互地圖信息顯示,俄軍目前巴赫穆特北翼地區發起猛攻,因此上述“困住”說法疑似爲烏軍全線轉入防禦態勢。該州西南部地帶,總體戰況與此前變化不大,但在阿卡迪夫卡地區的皮斯基村鎮,交互地圖信息顯示,該村鎮目前已被俄軍奪取,且先頭部隊正在進一步擴大交戰地帶。扎波羅熱方向,烏軍仍在舊姆利尼夫卡以北地區活動,試圖通過側翼穿插的戰術方式迫使俄軍防線出現鬆動,但推進效果並不樂觀。奧裡希夫地區,俄烏兩軍仍在圍繞着羅博季涅村鎮控制權持續激戰中,有證據顯示,在上述地區反攻數月有餘的烏軍終於獲得主動權。赫爾鬆地區,俄烏兩軍在例行炮擊的同時,仍在第聶伯河三角洲地區進行交戰。
(二)俄烏雙方戰績簡要
俄國防部通報稱,當日共殲滅690名烏軍士兵,摧毀17輛主戰坦克與裝甲戰車、3輛皮卡車、20輛汽車、18門身管火炮、1部美製AN/TPQ-36反炮兵雷達及3部美製AN/TPQ-50反炮兵雷達等。當日,俄防空部隊還攔截到3枚美製GMLRS系列制導火箭彈、擊落1架蘇-25攻擊機、36架無人機。
哈爾科夫方向,俄軍擊斃擊傷烏軍達160餘人,擊毀5輛裝甲戰車、2輛汽車、3門自行火炮、1門榴彈炮及2部美製AN/TPQ-50反炮兵雷達等。頓涅茨克方向,俄軍擊斃擊傷烏軍達310餘人,擊毀2輛步兵戰車、5輛裝甲戰車、6輛汽車、3門自行火炮、3門榴彈炮及1部美製AN/TPQ-36反炮兵雷達等。盧甘斯克方向,烏軍傷亡達70餘人,另有2輛裝甲戰車、3輛皮卡車及1門榴彈炮被俄軍擊毀。扎波羅熱方向,烏軍戰損達80餘人,另有3輛步兵戰車、4輛汽車、2門自行火炮、3門榴彈炮及1部美製AN/TPQ-50反炮兵雷達等被俄軍擊毀。赫爾鬆方向,烏軍傷亡達40餘人,另有8輛汽車及2門迫擊炮被俄軍摧毀。
烏國防部對外稱,在過去的24小時內,烏軍擊斃擊傷460餘名俄軍作戰人員,此外還擊毀俄軍12輛主戰坦克、19輛裝甲戰車、19門身管火炮、2套多管火箭炮、5架無人機、12輛汽車與加油車輛、4套特種設備等。
(俄烏雙方裝備戰損統計表)
二、高價值圖片及視頻分享
(常備暈車藥,總沒錯的!)
(聊着聊着,炮彈就砸過來了)
(爲戰友考慮,請減速慢行)
(烏克蘭切爾尼戈夫中心廣場遇襲畫面,一枚俄軍發射的巡航導彈經過長時間飛行後,精準無誤地命中了遇襲劇院)
(烏軍正在清理髮射到己方陣地內的俄軍未爆彈藥,這是一項極具風險性的工作)
(夕陽下,位於扎波羅熱州境內拉博蒂諾村附近的德制豹2A4主戰坦克殘骸)
(烏軍正在疏散位於扎波羅熱方向反攻區域內的當地民衆,以免造成更大的傷亡情況出現)
三、環球要聞
8月21日,據《烏克蘭真理報》報道,澤連斯基在與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裡克森的聯合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基輔準備好用(俄羅斯領土)別爾哥羅德來換取北約成員國身份。此前,曾有北約官員提出關於“烏克蘭放棄領土換取加入北約”的說法,遭到烏方強烈反對。報道指出,被問及烏克蘭加入北約而作出領土讓步的可能性問題時,澤連斯基表示“我們準備用別爾哥羅德交換我們的北約成員國身份”。俄新社稱,扎哈羅娃在評論澤連斯基這一言論時表示“烏克蘭總統顯然是服藥過量”。
8月21日,據《華盛頓郵報》報道,以目前烏軍大量使用的155毫米炮彈爲例稱,自俄烏衝突以來,五角大樓已敲定了總額高達22.6億美元的155毫米炮彈生產合同,目前美國155毫米炮彈產能已從俄烏戰爭前的每月1.4萬枚提升至每月約2萬枚,預計將很快提升至每月2.8萬枚。然而,這仍然遠遠不能滿足烏軍對這種彈藥的驚人需求。報道指出,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有多種,比如炸藥與推進劑等炮彈原料供應不足,此外美軍在彈藥生產組織規劃方面也出現問題,面臨極爲棘手的生產員工短缺等。
8月21日,據“今日俄羅斯”報道,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在社交媒體表示,俄烏之間的軍事衝突“可能持續數十年之久”,而在徹底摧毀“本質上是恐怖主義家”的烏克蘭之前,俄羅斯絕不能停手。報道指出,梅德韋傑夫認爲,對於西方而言,俄烏衝突不過是一場國外的戰爭,“別人的戰爭遲早會變得無聊,代價高昂且無關緊要,但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場涉及我國人民的悲劇,這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衝突,一場自保之戰”。他聲稱,俄羅斯必須摧毀並徹底瓦解“本質上是恐怖主義”的烏克蘭,以確保“這種骯髒”永遠不會再次出現。
8月21日,“瓦格納”僱傭兵集團創始人普里戈津在一段視頻中表示,“瓦格納”僱傭兵集團正在招募士兵,將讓俄羅斯更加強大,非洲更加自由。視頻中,普里戈津指出,“瓦格納”僱傭兵集團正在招募新成員,並將“爲了讓俄羅斯在各大洲變得更加強大,努力工作,繼續完成既定任務”。與此同時,普里戈津還表示,“瓦格納”僱傭兵集團還在努力幫助非洲變得“更加自由”,爲了非洲人民的“正義與幸福”,“瓦格納”僱傭兵集團一直在追捕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基地組織和其他匪徒等。
高股息三哥 ETF 00929規模衝918億元 24日除息、殖利率約7.6%
四、鏟史官評
(“西方-81”諸兵種聯合演習現場,蘇軍作戰集羣集合後接受上級檢查)
订婚后与男友大吵!大马女因「不是处女」不敢分手:都是我的报应
經過實戰檢驗與擁有彪炳戰績的“大炮兵主義”,曾被蘇軍引以爲傲,且在冷戰期間將其作爲炮兵部隊發展建設指導思想,在此基礎上,蘇軍又緊追世界軍事前沿潮流,刻苦鑽研反炮兵戰術戰法裝備等技術事項,並在冷戰末期的“西方-81”諸兵種聯合演習中,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數據如下,蘇軍多種偵察手段發現敵炮兵陣地的比例分別爲,炮兵偵察兵光電偵察手段60%、炮兵偵察雷達20%、航空偵察20%等。假設當遂行突擊作戰的蘇軍機動集羣遭遇北約炮兵火力攔射後,承擔反炮兵任務的蘇軍炮兵部隊將在5分鐘內向開火的北約炮兵陣地傾瀉600餘發炮彈和火箭彈,覆蓋400米×200米的區域。但時過境遷,通過觀察俄國防部每日例行發佈的戰報及前線部隊口中的相關吐槽可以看出,俄軍仍在反炮兵作戰事項上將其束之高閣,大有作繭自縛或是放任不管的傾向。
(美製AN/TPQ-36反炮兵雷達被俄製柳葉刀-3巡飛彈鎖定並摧毀)
7月~8月中旬,美製AN/TPQ-36/37/50系列炮兵偵校定位雷達作爲高頻詞,屢次出現在俄國防部每日例行發佈的戰報中,由此可見,承擔敵前沿反炮兵作戰任務的烏軍炮組非常依賴上述多型反炮兵雷達,與此同時,上述多型反炮兵雷達也給處在敵前沿及淺近縱深內的俄軍炮組及炮羣帶來了極大殺傷及遠超想象的威脅。“AN/TPQ”這一詞組中的A與N分別指代陸軍與海軍,T意爲機動式、P代表雷達、Q指代特殊用途。其中,AN/TPQ-36/37反炮兵雷達系美國休斯飛機公司於上世紀70年代開發,主要針對迫擊炮及射程較近的火炮。AN/TPQ-50反炮兵雷達則由美陸軍託比哈那大修基地獨立開發,主要針對迫擊炮。此外,以頓巴斯親俄民兵爲基幹組建的“東方”營營長亞歷山大·霍達科夫斯基表示,該營接收到的D-20榴彈炮不適合承擔反炮兵任務,且在反炮兵作戰領域,該營仍缺乏相關裝備。儘管“東方”營目前已在俄聯邦武裝力量戰鬥序列中,但考慮到該營的人員構成、任務類型等,不適合將其指揮官反映的種種問題投射到位於烏克蘭前線的所有俄軍部隊中,但實際上仍然有值得參考借鑑的地方。
(美製AN/TPQ-37反炮兵雷達被俄製柳葉刀-3巡飛彈鎖定並摧毀)
俄軍在炮兵及反炮兵作戰領域,目前已衍生髮展出兩種指揮控制迴路,一種是“偵察-打擊和偵察-火力迴路”,具體由“指揮所-自動通信系統-無人機-炮兵”組成。另一種則由“指揮所-自動通信系統-無人機-航空兵/導彈系統”等組成的作戰迴路,從發現目標到摧毀目標間的平均時間間隔爲3~5分鐘。儘管這一戰術指標仍然同世界各軍事強國間的反炮兵作戰反應時間有所差距,但還沒有那般不堪。在反炮兵裝備方面,俄軍更是不乏許多後起之秀,如除1L261導彈及炮兵陣地雷達偵察系統、1L271便攜式多功能雷達、1L277“獵貂者”便攜式相控陣雷達外,俄軍工企業還爲俄軍研發出了1B75“盤尼西林”偵察系統、“動物園-1”型反炮兵雷達等。因此在戰術戰法及裝備等方面尚能說得過去的情況下,俄軍緣何會在烏克蘭戰場上,頻頻就反炮兵作戰多次引發外界關注呢?
(俄製“動物園-1”反炮兵雷達被烏軍無人機發現,隨後便被烏軍使用火炮予以摧毀)
首先是俄軍炮兵部隊指揮和控制系統的信息化建設能力仍不到位。儘管已經提出了相關方案,並在戰場上得到了檢驗,但受制於主客觀因素,使得俄軍決策層仍未將其重視起來,因此纔出現俄軍炮組成員頻頻進行圖上作業的戰鬥畫面,而非是在顯示屏或是電腦屏幕前進行操作。其次是反炮兵裝備方面存在生產緩慢,供應不及時等問題。此前有視頻顯示稱,俄軍炮組曾通過前沿無人機觀察追蹤+後方炮組成員反推算的方式,成功對一處烏軍炮兵陣地實施毀滅性打擊。儘管不得不佩服俄軍炮組成員的戰鬥素養與反推算能力,但反過來講,若在裝備炮兵偵校定位雷達後,可大幅提高俄軍炮兵部隊遂行反炮兵作戰任務的打擊效率、毀傷效果等指標。以人的意志而體現出的剛毅、果敢、無畏等精神特徵,的確是一支軍隊的靈魂所在,但在現代化戰爭條件下,要更加註重對軍事技術的追蹤研究與發展推理。這樣才能使一支軍隊,在應對陌生地域,急難任務以及看似強大的敵人時,纔有把握做到以最小戰損比換取最大戰果,然而反觀身處俄烏衝突沼澤的俄軍,顯然還是沒能做到這一點。